当前位置:3156医药网 >医药资讯 > 时事快报

三鹿:免检的毒奶粉

来源:http://www.3156.cn/时间:2008-09-23分类:时事快报 手机访问 扫一扫,发送至微信

导读

从已经公开的资料中可以做出判断,三鹿集团早在今年3月就已经知晓有毒奶粉在市场上销售了;但是在利益的驱动下,三鹿选择的是“公关”封杀当事人和媒体报道,让毒奶粉消化在婴儿的胃肠中。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四年前的阜阳大头娃娃事件。

在此事件中,三鹿奶粉也名列其中,并且甘肃、南宁、海南、广州等地工商或质检部门也纷纷发现三鹿牌不合格奶粉。

但没有多久,各地执法部门都收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来的通知,结果是地方当局全部发还查扣的奶粉,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就此向三鹿集团“道歉”,同时三鹿集团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质检保障体系完善企业名单首位。

两次事故,唯一不同的就是这次纸里终于没有能够包住火。

免检的潜规则

为什么质量事故频发而畅通无阻?

值得注意的是,三鹿不是个体户,不是街边的流动小贩,而是中国食品工业百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其产品是经过“1100道检测”“2000万妈妈选择”的国家免检产品。

免检意味着什么?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的规定,“凡获取了免检证书的产品在免检有效期内,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以及流通领域均不得对其进行质量监督检查。”也就是说,只要取得了这个证书,无论其产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各地质检工商部门均没有权利对其进行监督检查。

所以说,获取免检证书就如同产品披上了黄马甲,一般人是动不得的。

我们要问,为什么市场竞争还需要免检制度?

根据官方说辞,免检制度是为了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扶优扶强,引导消费而设立的。规定“对质量长期稳定在较高水平,执行的产品标准达到或者严于国家标准要求,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连续三次以上监督检查均为合格,具备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生产经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经济效益在本行业排名前列等条件的产品授予免检资格。”

文字上看可谓冠冕堂皇,但是分析免检政策的出台背景,含义则另有不同。

2000年3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之文件精神,制定了《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在政策出台之前,商品的质量安全由各地区的质检部门和工商部门负责。但是,在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地区对外来产品实施“质检”封杀,有地方的质检局局长甚至放言“只要让我查,就没有查不出来的问题!”某些国内知名品牌在各地区频频遭遇质量门。

对于这种带有地方保护色彩的权利割据,企业纷纷向主管部门投诉。

也正是这种为了扶优扶强、打破地方利益保护和行业垄断的手段,中央出台了“免检”政策。换句话说,也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权利的剥夺。

应该说,免检制度推出之初确实解决了企业面临的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也愈来愈远离设计当初的本意。

一方面,企业认识到免检这一金字招牌的含金量,千方百计想挤进免检名录,手段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出于利益一致性的要求,也不遗余力为企业大开绿灯,只要关系勾兑得融洽,免检的层层审批也变成了摆设。

而质检总局,出于扶持和引导的需要,也会特事特办。比如汶川大地震之后,就针对灾区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不仅放宽申请免检产品的企业入围条件,同时也在治标上对灾区倾斜,一些根本不具备条件的企业也被地方推荐进入名单。

从此,这一制度在各方权利的博弈下也变得千疮百孔,免检也堕落为官商勾结的新手段。

不公正的市场经济

如果说市场竞争应该是在“公开公正公平”标准下的一场比赛的话,免检政策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

首先,免检是一种权利参与竞争的表现。因为免检是国家的担保,所以获得免检金牌的企业事实上是拥有了某种豁免权,即使有了消费者的举报,碍于面子质检部门也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其次,免检是一张挡箭牌。因为有了官商利益的一致性,企业自然有了推卸责任的借口,并且这种借口可以假国家公器之名说出。

拿三鹿的事情来说,今年六月起就有人在质检总局网上举报三鹿奶粉质量问题,举报信息却被隐藏,任由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在货架上继续售卖。8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安全工作督导组还到三鹿集团调研,而调研的目的不是毒奶粉,而是为了宣传三鹿好的质量管理经验与方法,为我国食品安全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进入9月份,事件波及面继续扩大,各地卫生部门不约而同地将疑点集中于三鹿奶粉,而三鹿集团每次都把责任推给消费者不懂得“科学喂养”,并且不忘把质检部门挂在嘴边,而质检部门也很配合地不予以否认。

直到9月11日,卫生部向世卫组织报告有关疫情,三鹿销售受三聚氰胺污染的毒奶粉才终于大白于天下,并且数量是700吨。而在社会巨大的压力下,河北省政府也发言撇清同三鹿的关系,一时间墙倒众人推。

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因为卫生部和质检部门的利益博弈,这件事情还要拖多久。

从某种程度上说,三鹿毒奶粉事件反映的不是一个企业产品质量事故的个案,而是反映了处于转型期中国社会权利博弈的现状,这种博弈不仅仅体现在集权的各利益部门之间,也体现在各地方以及利益团体对权力的滥用、垄断、相互制衡的复杂局面上,我们距离完全的市场经济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从已经公开的资料中可以做出判断,三鹿集团早在今年3月就已经知晓有毒奶粉在市场上销售了;但是在利益的驱动下,三鹿选择的是“公关”封杀当事人和媒体报道,让毒奶粉消化在婴儿的胃肠中。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四年前的阜阳大头娃娃事件。

在此事件中,三鹿奶粉也名列其中,并且甘肃、南宁、海南、广州等地工商或质检部门也纷纷发现三鹿牌不合格奶粉。

但没有多久,各地执法部门都收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来的通知,结果是地方当局全部发还查扣的奶粉,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就此向三鹿集团“道歉”,同时三鹿集团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质检保障体系完善企业名单首位。

两次事故,唯一不同的就是这次纸里终于没有能够包住火。

免检的潜规则

为什么质量事故频发而畅通无阻?

值得注意的是,三鹿不是个体户,不是街边的流动小贩,而是中国食品工业百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其产品是经过“1100道检测”“2000万妈妈选择”的国家免检产品。

免检意味着什么?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的规定,“凡获取了免检证书的产品在免检有效期内,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以及流通领域均不得对其进行质量监督检查。”也就是说,只要取得了这个证书,无论其产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各地质检工商部门均没有权利对其进行监督检查。

所以说,获取免检证书就如同产品披上了黄马甲,一般人是动不得的。

我们要问,为什么市场竞争还需要免检制度?

根据官方说辞,免检制度是为了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扶优扶强,引导消费而设立的。规定“对质量长期稳定在较高水平,执行的产品标准达到或者严于国家标准要求,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连续三次以上监督检查均为合格,具备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生产经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经济效益在本行业排名前列等条件的产品授予免检资格。”

文字上看可谓冠冕堂皇,但是分析免检政策的出台背景,含义则另有不同。

2000年3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之文件精神,制定了《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在政策出台之前,商品的质量安全由各地区的质检部门和工商部门负责。但是,在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地区对外来产品实施“质检”封杀,有地方的质检局局长甚至放言“只要让我查,就没有查不出来的问题!”某些国内知名品牌在各地区频频遭遇质量门。

对于这种带有地方保护色彩的权利割据,企业纷纷向主管部门投诉。

也正是这种为了扶优扶强、打破地方利益保护和行业垄断的手段,中央出台了“免检”政策。换句话说,也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权利的剥夺。

应该说,免检制度推出之初确实解决了企业面临的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也愈来愈远离设计当初的本意。

一方面,企业认识到免检这一金字招牌的含金量,千方百计想挤进免检名录,手段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出于利益一致性的要求,也不遗余力为企业大开绿灯,只要关系勾兑得融洽,免检的层层审批也变成了摆设。

而质检总局,出于扶持和引导的需要,也会特事特办。比如汶川大地震之后,就针对灾区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不仅放宽申请免检产品的企业入围条件,同时也在治标上对灾区倾斜,一些根本不具备条件的企业也被地方推荐进入名单。

从此,这一制度在各方权利的博弈下也变得千疮百孔,免检也堕落为官商勾结的新手段。

不公正的市场经济

如果说市场竞争应该是在“公开公正公平”标准下的一场比赛的话,免检政策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

首先,免检是一种权利参与竞争的表现。因为免检是国家的担保,所以获得免检金牌的企业事实上是拥有了某种豁免权,即使有了消费者的举报,碍于面子质检部门也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其次,免检是一张挡箭牌。因为有了官商利益的一致性,企业自然有了推卸责任的借口,并且这种借口可以假国家公器之名说出。

拿三鹿的事情来说,今年六月起就有人在质检总局网上举报三鹿奶粉质量问题,举报信息却被隐藏,任由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在货架上继续售卖。8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安全工作督导组还到三鹿集团调研,而调研的目的不是毒奶粉,而是为了宣传三鹿好的质量管理经验与方法,为我国食品安全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进入9月份,事件波及面继续扩大,各地卫生部门不约而同地将疑点集中于三鹿奶粉,而三鹿集团每次都把责任推给消费者不懂得“科学喂养”,并且不忘把质检部门挂在嘴边,而质检部门也很配合地不予以否认。

直到9月11日,卫生部向世卫组织报告有关疫情,三鹿销售受三聚氰胺污染的毒奶粉才终于大白于天下,并且数量是700吨。而在社会巨大的压力下,河北省政府也发言撇清同三鹿的关系,一时间墙倒众人推。

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因为卫生部和质检部门的利益博弈,这件事情还要拖多久。

从某种程度上说,三鹿毒奶粉事件反映的不是一个企业产品质量事故的个案,而是反映了处于转型期中国社会权利博弈的现状,这种博弈不仅仅体现在集权的各利益部门之间,也体现在各地方以及利益团体对权力的滥用、垄断、相互制衡的复杂局面上,我们距离完全的市场经济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客服。

0

相关新闻

取消药品加价将很难生存

震惊全国的“齐二药”案民事索赔部分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宣判。判决认定,假药生产商“齐二药”应当赔偿11名受害人经济损失人民币350余万元,而用药的中山三院和两家药品销售商广州金蘅源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和广东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则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查看详情】

2009-02-18 药品 取消加价

访华不要只顾及美方利益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16日晚抵达日本开始亚洲之旅,熟悉中国事务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指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由美国引发,让中国怀疑美国是否仍是可靠伙伴,因此他认为希拉里这次访华不应该只着重美国短期利益。......【查看详情】

2009-02-18 希拉里 美方利益 访华

马来西亚女议员涉裸照和性爱短片

据香港《星岛日报》17日报道,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华裔行政议员黄洁冰,怀疑遭偷拍裸照及性爱短片,有关的照片可能已流传市面,37岁的黄洁冰已于15日晚报警,并聘请私家侦探到住所搜查,以确定是否被偷装窃听器或针孔摄影机。......【查看详情】

2009-02-18 马来西亚 女议员

十差干部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十名中层干部被评定为“最差”,在当地媒体上点名通报。新春伊始,山东省济宁市2008年“十差干部”的姓名在这个城市广为流传。沸沸扬扬的议论中,有对这一转变干部作风措施的肯定,也有对评定标准是否科学的质疑。......【查看详情】

2009-02-17 十差干部 十佳干部

国务院要求取消专科以上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查看详情】

2009-02-17 落户限制
查看更多
热门招商企业 热门药品招商 热门医疗器械招商 热门保健品招商 热门药妆 更多>>

在线咨询

客服:

全天服务热线:18501193156

客服邮箱:yyzs3156@163.com

联系3156

联系电话:18501193156

客服QQ:2821512219749900393

3156药品代理群:13459128

3156保健品代理群:123705685

3156医疗器械代理群:179054425

3156代理商微信群:18501193156

3156提示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左侧电话;药品代理期间出现纠纷问题,请及时拨打投诉电话,网站将协助解决,投资有风险,合作需谨慎,谢谢合作!

关注3156

  • 小程序
  • 服务号
  • 订阅号
  • 3156APP

3156-你不可错过的选择

3156医药网是一家专业的医药招商网站,网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致力于为中国医药企业提供有效的医药招商服务,努力为医药代理商找到优秀的招商药企。

关于我们 服务 医药QQ群 诚聘英才 隐私声明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渝ICP备2024025420 号-1 beian.miit.gov.cn

Copyright©2004-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时代晟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